螳螂拳發源地

螳螂拳發源地在明末清初。螳螂拳是中國著名的中國傳統武術拳法,象形拳的一種。它是山東四大名拳之一,也是首批被國家體育總局武術運動管理中心列入系統研究整理的傳統武術九大流派之一。螳螂拳的形成發展,是凝聚了明末清初衆多武術流派之長而成,僅依拳譜所載就有“十八家拳祖姓名”之說。

主要流派:

分北派螳螂與南派螳螂。北派螳螂相傳爲明末清初山東即墨縣人王朗所創。他比武失敗後,看到螳螂捕蟬的靈巧激烈情況,有所啓發,便捕捉螳螂,觀察其運用兩個前臂的搏鬥技巧,從而創造了勾、摟、采、挂、刁、纏、劈、滑等多種武術手法,成爲別具一格的北派螳螂拳。南派螳螂又名周家螳螂拳,據傳是清代廣東人周亞南創始的,其技術和理論與山東傳的北派螳螂完全不同,而與南拳各派技術卻極相似。 上述南北兩派螳螂拳外,在北派螳螂的基礎上又經多年傳習或與其他拳法混合,還有通臂螳螂拳、摔手螳螂拳、光板螳螂拳、八步螳螂拳等産生。